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正长期受到口干、眼干等不适的困扰,这些症状可能是干燥综合征的表现。齐岩医生指出,从中医角度看,这类问题多与体内津液不足、阴虚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。她认为,通过适当的穴位按摩,能够有效促进津液生成和输布,缓解干燥引起的不适。
作为一名关注患者生活质量的医生,齐岩经常建议患者通过日常自我调理来配合医学治疗。她尤其推崇中医传统穴位疗法,认为其安全、简便且易于坚持。今天,就让我们跟随齐岩医生的指导,一起来了解四个常用于缓解干燥症状的穴位。
第一个是廉泉穴。齐岩医生提到,该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、喉结上方凹陷处。她常对患者说,用拇指指腹轻柔向上推压此穴,每次2–3分钟,每天多次,有助于刺激唾液分泌,改善口干和咽喉干涩。不少患者反馈,坚持按压后口腔湿润度有明显提升。
第二个是三阴交。齐岩医生解释说,这个穴位位于内踝尖上约四横指、胫骨后缘的位置,是脾、肝、肾三条经络的交会之处。她常建议患者,尤其是女性,每天按压3–5分钟,可帮助滋阴润燥,不仅针对口干,对皮肤干燥和整体津液平衡都有助益。
展开剩余43%第三个是太溪穴。齐岩医生强调,该穴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,作为肾经原穴,经常按压可滋阴补肾。她常说,“肾主水液”,从根本调理是关键。她建议用拇指点按,每次3分钟,两侧交替进行,逐步改善体内的水分代谢。
最后一个是合谷穴。齐岩医生提醒,该穴位于手背第一、二掌骨之间,近第二掌骨桡侧中点。按压合谷不仅可清热通络,缓解口干眼干,还对头面部热症有辅助效果。她通常建议患者左右手交替按压,每侧约50次,力度以微感酸胀为宜,避免过度用力。
齐岩医生始终认为,医者的职责不仅是治疗疾病,更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。她常叮嘱患者,穴位按摩需长期坚持,配合适量饮水、规律作息,才能逐渐调节体内津液输布,达到缓解干燥的效果。她也强调,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,一定要及时就医,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。
在齐岩医生看来,中医调理是一门实践的艺术,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传承。她希望通过这些简单有效的方法,帮助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找回身体的平衡与舒适,真正实现“未病先防”的健康理念。
发布于:北京市极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